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民生资讯 > 民生动态 >
民生动态
过敏性鼻炎即将迎来高发期,防治干货请收好!

发布时间: 02月14日

点击量: 108

立即预约

在线咨询

立春已过,不少人开始喷嚏连连,鼻子越挠越痒,眼泪哗啦啦地流,每天都离不开纸巾。更悲催的是,这些症状还会一直持续很久……
对于正处于学龄阶段的小朋友来说,这不啻于噩梦:整日喷嚏流涕不断,谁还有心情学习呀!家有过敏性鼻炎娃的家长简直欲哭无泪:为什么每到换季,过敏性鼻炎就会出来捣蛋呢?
咱们都知道过敏性鼻炎是过敏体质的人接触过敏原后产生的慢性炎症。
● 为什么鼻子症状最明显呢?● 每到换季鼻炎就加重,到底与什么有关?
这期,我们特地请了郑州民生耳鼻喉医院门诊部张思叶主任,来为大家科普答疑!
鼻腔构造特殊,我们每天都要用鼻子去呼气吸气,鼻腔也是人体与空气接触的第一通道,其使用频率远远高于口腔。有研究表明,鼻腔每天需要过滤10000公升以上的空气,且时刻都在过滤杂质、有害物质等污染源。
而过敏性鼻炎的患者,鼻腔除了过滤日常杂质外,还会过滤非常多的过敏原,一旦这些污染物超过了鼻腔负荷,再次遭遇细菌、病毒侵入时,免疫力无法完全消灭入侵者,此时极易发生炎症等变异反应,出现鼻塞、鼻涕、喷嚏等症状(鼻子,可太辛苦了)。
过敏原防不胜防,我们都知道过敏原是引发过敏性鼻炎的罪魁祸首,但生活中常见的过敏原五花八门、防不胜防,一不小心就可能中招!
? 吸入性:如花粉、尘螨、灰尘、真菌、动物皮毛、羽毛、寒冷的空气等;
? 食入性:如牛奶、鸡蛋、花生、海鲜、坚果、水果等;
? 接触性:如化妆品、酒精、油漆、蚊虫叮咬等。
再加上过敏性鼻炎分类较为广泛,其中根据发病时间,可分为常年性和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季节性鼻炎也就是咱们常说的换季过敏性鼻炎,高发于春暖花开或秋冬季节。
如今立春已过,天气变化较快,空气中又充斥着各类花、草、树木等过敏原,鼻粘膜较为敏感的儿童接触后容易受刺激,便会出现明显的过敏反应,比如阵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鼻塞和鼻痒,部分伴有嗅觉减退、咳嗽等过敏症状。
听说过敏性鼻炎无法治愈,那不治可以吗?忍到换季算了!过敏性鼻炎久治不愈时,可能会诱发一系列的并发症,比如鼻息肉、小儿鼾症、咽喉炎、中耳炎、鼻窦炎等。若发生恶变,还可能引发心、肺等脏器功能的损害。因此,过敏性鼻炎一定要早发现、早干预!
提起过敏性鼻炎的护理和治疗,目前国际上一致认同的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四位一体』治疗原则,即良好的患者教育、正确诊断并避免接触过敏原、适当的对症药物、标准化的脱敏治疗。其中患者教育可理解为对患儿及家庭普及指导过敏相关知识和宣教等。
过敏原是产生过敏症状的直接原因,需要避免接触或尽量少接触。专业过敏原检测,涵盖单点吸入18项和单点食物20项,能规避生活中常见的过敏食物和吸入物,帮助患儿远离过敏原。
一旦明确了过敏原,就需要在生活中规避过敏原,而家庭环境往往是过敏原的主要来源。家长可以根据自家孩子过敏原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和规避:
? 针对吸入性过敏原:保持家庭的整洁卫生,定期用湿抹布或吸尘器进行清洁卫生,避免尘土飞扬;清除并收拾易粘灰的物品,比如地毯、毛毯、毛绒玩具、布艺沙发等;定期清洗空调过滤网,建议每两周清洗一次;卧室内尽量使用无致敏性的床单及被褥等,并尽量每周清洗一次。
? 针对霉菌:可以通过空调、勤通风来减少室内湿度,保持湿度在50%以下;每日清除屋内积攒的垃圾;定期消毒水池管路等。
? 针对花草:春暖花开的季节要尽量关闭门窗,避免和减少外出,必须外出时建议戴口罩;家中尽量不种植花草树木;尽量不去植物园、花鸟市场、公园等地方游玩。
? 针对动物毛皮屑:避免饲养或接触有皮毛的动物;如果一定要养宠物,建议短时间内和小动物在一起,确定是否存在过敏反应再下决定,或喂养乌龟、鱼类等没有皮毛的宠物。
? 针对食物过敏原:如果吃了某食物后出现皮疹、咳喘、鼻塞流涕加重等,建议立即停止,避免再次摄入该食物及含有该食物成分的其他食物或药物;注意食品安全,尽量减少摄入含食品添加剂的食物。
? 针对其他过敏原:避免接触一手、二手、三手烟;避免使用有刺激性气味的用品,如消毒剂、香水、空气清新剂等。
无论过敏症状表现在皮肤、呼吸道还是消化道,都会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引发严重并发症,因此临床上会使用抗组胺、类固醇激素类等药物缓解症状。由于个体情况不一,具体药物使用建议咨询专科医生。
标准化的脱敏治疗,脱敏治疗是WHO推荐的唯一可能改变过敏性疾病自然进程的疗法,是目前治疗过敏性鼻炎最常见和最有效的方法。简单来讲,脱敏治疗即孩子对什么过敏原过敏,就采取什么过敏原,从低剂量到高剂量让免疫系统逐渐耐受的过程。
目前脱敏治疗方法主要有舌下脱敏治疗和皮下脱敏注射两种,需要持续治疗3年左右,这主要是因为脱敏治疗是个耐受的过程,3年的治疗可以带来停药后的长期疗效。
温馨提醒:脱敏治疗一般2-3个月就能明显感受到效果,考虑到每个人的耐受程度不一样,建议患者按时复诊,及时反馈情况,便于医生准确调整出最佳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