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耳病专科 > 人工耳蜗 >
人工耳蜗
人工耳蜗必备的小知识

发布时间: 12月10日

点击量: 91

立即预约

在线咨询

人工耳蜗的组成结构:
       人工耳蜗由体外装置和体内装置两部分组成,体外部分包括麦克风、言语转换器、发射线圈;体内部分包括接收线圈、处理器、刺激电极及参照电极。
 
人工耳蜗的工作原理:
       麦克风接受声信号,通过言语处理器,将声信号进行数字编码等处理,通过发射线圈经皮肤传送到植入体内的接收线圈,将这种携带有相应频率及电流强度的脉冲继续传送到多个刺激电极,信号通过听神经传到听觉中枢进行辨别处理产生听觉。
什么是言语编码策略?
       言语处理器对听觉信号进行处理的方法叫言语编码策略。现在常用的言语编译策略主要有快速连续间隔采样策略(CIS策略)、波谱峰值采样策略(SPEAK策略)、多峰值采样策略(MPEAK策略)等。
术前评估:
(1)病史采集;
(2)耳科学检查;
(3)听力学检查;
(4)影像学评估;
(5)语言能力评估;
(6)心理、智力及学习能力评估;
(7)儿科学或内科学评估;
(8)家庭条件和康复条件。
人工耳蜗手术常见的并发症:
       鼓膜或外耳道穿孔,鼓索神经麻痹,头皮厚而影响信号传输,眩晕,电刺激时出现面肌抽搐或疼痛,切口严重感染,乳突血管或乙状窦损伤导致大出血,脑脊液漏,面神经麻痹,脑膜炎等。
       一般的并发症采取保守治疗即可,少量的皮下血肿可自行吸收,不用特殊处理。较大的血肿可采用血肿穿刺抽吸,并加压包扎。中耳的感染一般不会影响植入装置,用常规方法可以得到控制。轻度眩晕多在数日内自行消失,眩晕较重者可酌情使用抗眩晕药物。严重的并发症多需再次手术,如面神经减压术、脑脊液修补术、人工耳蜗更换术等。单极性电刺激时引起的面肌抽搐和疼痛可通过调机得到解决。
开机和调试:
       手术后2~4周可以开机,开机指为患者配戴并开启外部装置——言语处理器的过程。在人工耳蜗使用过程中,受植入者的电极阻抗、听觉通路、听觉中枢等对声音的传输和感受均会随时间及经验的积累而发生变化,因此每隔一段时间需要对患者的程序进行调试,以使患者听到的声音更清晰、更舒适。一般开机后的第1个月内每周调机1次,之后每半个月或1个月调机1次,待听力稳定后调试时间的间隔会延长,最终1年调机1次。
手术效果评估:
       手术成功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手术后切口愈合良好;
(2)经X线检查,电极位置正确,植入电极的数目符合提供产品公司的要求;
(3)患者经过一段时间(一般为3~6个月)的调机和康复后有主观或客观的听性反应。
       如果您有更多问题,可以拨打400-837-1120咨询我!